房企融资规模再度回落 政策效应尚待显现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相关资料图)

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11月,房企非银融资规模再度下滑,创下年内次新低。

多方数据显示,11月,房企非银融资量同环比均出现下降,融资成本略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11月,房企非银融资中,海外债已连续四个月无新发行,信用债发行额度也创下年内新低。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11月,房企融资规模下滑主要是多数企业仍在等待政策效应显现,因此市场观望情绪仍较大,但支持政策频发背景下,预计房企融资环境将持续优化,融资规模短期内有望改善。

“受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11月市场观望情绪较大,融资规模再度下滑。但随着‘金融16条’‘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等政策的出台及融资资金的快速落地,短期内融资规模有望得到明显修复。”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指出,今年11月房企非银融资总额同环比再度下滑,创下年内次新低,仅高于今年2月份水平。

融资规模回落

多方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房企债务融资继续下降。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1月,房企非银融资总额为465.0亿元,同比下降25.9%,环比下降18.4%;克而瑞数据则显示,11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517亿元,环比增加24.9%,同比减少33.1%。

具体来看,11月,房企海外债与信用债发行情况都不乐观。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1月,房企非银融资中信用债融资占比48.7%,海外债占比0%,信托融资占比8.9%,ABS融资占比42.4%。海外债再次无新发的同时,11月房企非银融资虽仍以信用债融资为主,但相应发行额度也创下年内最低。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1月,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同比下降37.6%,环比下降29.2%;同时,今年前10个月,地方国企单月信用债发行额均值为194.9亿元,而11月仅为64.7亿元,发行力度大幅削弱。

“此前财政部曾印发政策要求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中指研究院方面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城投属性的地方国企在土地市场中拿地成为常态,加大了地方财政的融资需求,相关企业拿地受限之后,地方国企的融资力度随之降低;同时,“第二支箭”鼓励民企债权融资的政策出台之后,多家民企已向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额度,但今年11月落地的仅有一笔20亿的中票,其余债项仍需一段时间落地,相关因素影响下,11月房企信用债发行力度明显下降。

除海外债与信用债外,11月房企信托融资与ABS融资规模均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ABS融资同比上升80.1%,环比下降3.4%。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房企ABS发行中,商业地产抵押证券仍为主力,发行占比34.0%;其次为类REITs和供应链ABS,占比分别为25.2%、22.0%。

短期融资规模有望回升

11月,房企非银融资规模有所下滑,但多方分析认为,在支持政策效果日渐传导下,预计短期内房企融资规模有望改善。

如随着“第二支箭”“金融16条”等融资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支持房企股权融资的“第三支箭”政策正式落地,资本市场随之改善,部分房企开始进行配股融资或宣布将进行股权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月多家房企宣布进行配股融资,再加上‘股权融资优化5条新政’的出台,近期房企可能迎来一波配股潮。”克而瑞方面分析指出,随着多项房企融资支持性政策的出台,房企的资本市场环境有望继续优化。

此外,信托融资方面,11月房企信托融资同比虽仍有明显下降,但环比已有2.8%的微升,叠加政策支持,分析认为后期信托融资有望回暖。

“‘金融16条’中专门提到‘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信托融资有望回暖。”中指研究院方面分析认为,信托融资虽有改善迹象,但需要注意的是,11月信托融资成本明显提升,多笔信托利率超过8%,说明投资人一方面有意重归房地产行业领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利率对冲风险。

融资成本方面,今年11月房企融资成本虽整体仍处低位,但已有微升迹象。

克而瑞数据显示,11月100家典型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3.68%,环比提高0.4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今年前11个月,100家典型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4.26%,较2021年全年下降1.12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房企非银融资综合平均利率为3.76%,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8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债平均利率为3.33%,同比下降0.4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2个百分点;信托平均利率为7.9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41个百分点;ABS平均利率为3.3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编辑:卢志坤 校对:燕郁霞)

标签: 股权融资 政策效应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