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人活一生,终究只是一场归途

来源:白马惊天剑

清明时节,回乡扫墓,亲人的坟前已有了草木的新芽,翩飞的柳叶增添了一抹愁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亲人在坟内,我们在坟外,只是隔着薄薄的一扇门,却早已天人永隔。

在亲人的坟头插上一炷香,凝望着墓碑上的名字,心里默念几句思念和祝福,随后便沿着来时的路,在草长莺飞中踏春而归。

春风里,我们有感念也有感怀,脸上带着笑也带着泪。

杜牧的《清明》可谓千古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首诗,小时候只会背,长大了才会懂,原来那时候的诗词,就是长大后的人生。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我们呱呱坠地,沐浴着新生的光辉;我们离开人间,万事皆空。

一切就像这一整日的扫墓,从出发到归来,如此便是人生,终究只是一场归途。

01故乡的归途

年少的时候,一直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生活,直到成年之际,到了自己抉择命运的时刻,才会心生一种离家的向往,怀着一种去其他城市打拼的夙愿,离开生养我们的故乡和父母亲人。

我们总会长大,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上既定的人生,而父母亲人,却在这个过程中悄悄老去,两鬓染了风霜,眼里多了浑浊。

只要父母健在,我们就有归途,逢年过节,总会在父母的一声声叮咛和催促下,归心似箭,回家陪父母共享天伦之乐。

父母离开人世之后,故乡对于我们来说,就退化成了一个抽象的符号,老屋的破瓦房、村口的几亩田都不足以让我们踏上故乡的归途,而对故乡而言,我们似乎也成了远道而来的客人。

往往只有在清明时节,我们才会踏上故乡的归途,到父母坟前,陪他们说说话,放一束白菊花,扫干净墓碑上的灰尘,生与死之间的距离,一瞬之间被拉得那么短。

02身体的归途

曾经,我们无忧无虑、欢笑懵懂,和同学们在校园里嬉戏打闹,度过一段如诗如酒的少年岁月。

蓦然回首,人到中年,一次参加同学会,惊闻一位曾经一起并肩行走、嬉戏打闹的同学,已经得癌症去世了。

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那晶莹剔透的年少岁月,坍塌了很重要的一块,太多的迷惘和沉重不期而至。

人生在世,总有太多匆促和喧嚣,我们还想在这人间驻足停留,可是指不定就有什么样的疾病和意外,突然把我们带走。

生命本是如此脆弱,脆弱到我们在清明时节寄托哀思的故人中,就有一些人是那样匆匆离去的,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留下。

活过了人生的上半场,就活得通透了,更懂得了珍惜生命、看淡前程,不再盲目追求浮华名利。

健康在,人生尚有归途,如若失去了健康,人间一切努力都成了枉然。生命需要精彩,但不能在一时的盛放和燃烧之后,很快绚丽地枯萎,应该努力成就隽永的人生,越是活得长久,越会发现人生的意义是那样的深远。

03金钱的归途

人生,是一个不断累积财富的过程,有人白手起家,终于熬到车房兼备,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蹭蹭蹭地往上涨,内心多出几分惊喜。

钱之一字,牵绊了多少人的半生岁月,也正是一个钱字,让不少人欲望横生,丧失了本性,从此人生再难走上归途,只能在欲望的沟壑里迷茫、挣扎和摇摆。

到清明节之时,给那些逝去的亲人烧一把纸钱,流下眼泪之后,才会恍然间发现:或许现世的钱的多与少,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有很多的亲人,奋斗了大半生的岁月,透支了自己的身体,最后留给自己的,也只不过是薄薄的一张纸,上面写着“火化证”。

早知钱财不过是尘与土,不如一开始就放弃那么多芜杂的心绪和欲望,降低生活开支,没有赚钱压力后,生活质量定会逐步提升,心也更加宽敞,人生也更稳妥。

04情感的归途

很多人崇尚人缘,喜欢扩展人脉,无论到了哪一座城市,他们都会迅速找到朋友,有时候是在酒桌上,有时候是在格子间。

可是,这些人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深厚,有时候它是十分苍白的,在岁月面前不堪一击。

越是老去,越是发现当年的朋友已经悄悄地走散,能够说得上几句话、约得出来喝酒的朋友,已经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清明节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即便是去扫墓,很多时候我们也总是孤独地去,又孤独地来。

原来活到最后,终究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亲人、挚友构成的“情感圈”,甚至还要习惯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看破虚妄,放下执念,是对自己最好的放生。

年年都有清明节,这是一个追思过去、怀念热土、静心思考的过程。

人生本是一趟开向终点的列车,它路过的每一站都不会重头再来,前半生我们背上行囊踏上列车,后半生我们迎着日薄西山的光辉归来,这便是人生,终将逝去。

越是不可挽留的东西,越是那样令人感伤;越是无法再见的人,越是觉得弥足珍贵。

所以,珍惜每一次告别,用深情书写许诺;珍惜每一次拥抱,不要等诀别后才来后悔。

愿在天国的亲人,永远微笑;愿在尘世的你我,好好活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