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为什么中国人开始存钱不消费,这还用研究吗?

来源:财经姝婷说

近日,不少专家针对国内存款激增发表意见,建议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

然而,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去研究分析吗?


【资料图】

从数据上看,中国人从积极消费转变为积极存款是发生在去年的事,然而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这种趋势早就已经开始显现。

央行数据显示:

2017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6万亿元;

2018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

2019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5.3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7万亿元;

2020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

2021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很明显,2022年存款一下子激增的主要原因就是住户存款暴增,而过去这几年的存款增量也是来自于住户。如果住户存款减少7万亿,那整体存款水平和住户存款水平就等于回到了2020年和2021年的水平;如果住户存款减少10万亿,那整体存款水平和住户存款水平就等于回到了2018年和2019年的水平。

但要注意的是,进一步计算住户存款占比的话会发现,住户存款积极性提高的现象从2018年就开始了。2017年,住户存款占比只有34%,但2018年就升至53.73%,此后几年至今的比例分别是:2019年63.15%、2020年57.5%、2021年50.3%、2022年67.93%。

可见,2018年是国内存款积极性开始上升的起始年,自2018年后,住户存款占比一直超过一半。至于为什么是从2018年开始,大家回忆一下2018年影响经济最大的事件就知道了,在此不方便细说。

而引爆这次舆论的导火线是这件事。央行发布的四季度针对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的三份例行调查问卷报告显示,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方面,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8%,与上季基本持平;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5.5%,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

实际上,征兆早就出现了。过去这几年,我国存款总量的增量就是住户存款的增量。存款与消费信心是反比关系,现在的情况说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与担忧一定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至于问题出在哪,这个其实根本不需要细想,看一下最近这两年一些大厂的裁员(人员优化)情况就知道了。

2021年,爱奇艺裁员、百度裁员、苏宁裁员、美团裁员、快手裁员……

2022年,腾讯裁员、阿里巴巴裁员、京东裁员、滴滴裁员、小米裁员……

从2018年开始,裁员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连大厂都扛不住,更何况无数中小企业。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即使是出生于盛世年代的90后、00后们年轻人也难免会有所顾忌。

2022年的双十一数据十分惨淡,全网销售额只有5571亿元,而2021年全网销售额却高达9651.2亿元。同时,2022年的双十二意外的冷清,舆论连一片涟漪都没有。双十一、双十二本应是属于年轻人的购物节。但事实证明,年轻人也买不动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爱存款不爱消费就这么简单。要想解决问题也简单,就是增加企业收入、增加个人收入。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收入与企业是高度绑定的,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个体的收入都来自企业,而影响企业收入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这几年,对企业影响程度最大的莫过于大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自然要裁员降薪。

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让企业过得更好。如今出台的减税、贷款宽松政策都是基于企业的负债端利好,但对企业而言,依靠举债维持运营肯定是不行的。无论借钱变得多么容易,这都没有实际意义,关键是要让生意变得更好做。

目前,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来自于不确定性,因为企业家无法判断未来的变化,他们的行动必然更趋于谨慎。反过来思考,只要让企业家能够有一个确定、稳定的预期,以中国企业家的智慧和勤奋,他们自己就会找到一条出路去行动。

因此,问题并不难,答案也很简单。实际情况根本不像一些经济学家说的那样复杂。一件几乎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还要反复讨论,那不是浪费资源吗?

"财经姝婷说,用故事说财经"

《财经姝婷说》系列财经短视频节目

首播时间:每周五晚20点30分

重播时间:每周六中午11点50分

在深圳财经生活频道播出

欢迎关注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