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动态:慈善助力下,奶奶做手工也能带活乡村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文汇报

开设有田间学校和田间茶坊,升级“原居养老”模式,打造“爷爷奶奶一堂课”“微孝课程”……在松江区叶榭镇“幸福老人村”,养老生活有滋有味的同时,农村老人们动起来、乐起来,带活乡村资源,也传承了乡村文化,推动了乡村振兴。


【资料图】

这,是“慈善四进?乡村振兴”成果的一个缩影。今天(18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四进?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活动在松江区举行。以“凝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松江区叶榭镇幸福老人村和泖港镇黄桥村,召开经验交流分享会,展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及各区代表处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本次“慈善四进?乡村振兴”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共同主办。

实现农村老年人“家门口” 快乐养老

自去年起,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四进”活动将“四进”的概念和内涵继续延伸,重点聚焦“慈善进乡村”。

作为上海首家社会化组织打造的农村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叶榭幸福老人村积极探索“家门口”的养老新模式,让农村老年人实现“原居养老”。与此同时,幸福老人村积极引入各类公益资源,形成了一批以“孝”为主题的农村公益养老项目,此外还积极探索“幸福田园养老”综合体,传承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出资支持叶榭镇幸福老人村“乡村老年大学”、微“孝”家宴、乡村咖啡屋等以“孝”为主题的农村公益养老项目,助力打造农村养老松江样板。

在奉贤,针对农村纯老家庭、空巢、独居老人面广量大,现有的助餐点、日托所等养老服务难以深入到偏远地区,老年人“恋家”不愿意住养老机构等实际问题,奉贤区以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房屋,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以“政府牵头、社会资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 机制,为本宅基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打造“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实现农村老年人“家门口” 快乐养老。

金山代表处针对农村困难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 有效衔接政府乡村振兴项目, 连续7年实施住房改造工程,累计支出1000万元,对420户困难老年家庭内环境的无障碍性和整洁性进行改造配套,提高了家居的养老性功能,缓解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成为区乡村振兴帮扶工程的一个亮点。代表处还连续多年实施“中小学爱眼护眼”“草儿青青润金山”等扶幼助学项目,累计支出262万元,受益儿童6150人次,以实际行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拆迁居民、新上海人落户嘉定,新老嘉定人在社区生活中的适应、融合也成为社区自治的新问题。如何让大家卸下心防,走出家门,把自己的小家扩大到社区,让社区成为大家呢?嘉定马陆镇社区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亲子社团、 手工社团等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 以精神文化活动为媒介让志同道合的伙伴走到一起。

“‘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

在金山,积极探索慈善融入乡村,着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充分调研金山传统“羊肉文化”和市场需求基础上,本着由“输血型”帮困转为“造血型”救助的方式, 联手现代农业企业,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开展“喜洋洋· 送小羊”慈善项目。通过代养代售方式, 调动困难农14户养殖积极性,逐步实现脱贫致富。项目至今已累计发放小羊4415只、受益农户949户次。有部分农户还扩大了养殖数量,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增收动能的一次成功尝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慈善要由‘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松江区代表处争取区合作交流办、援滇干部等支持,并与区民营经济协会共同发动20多家爱心企业, 捐赠60万元设立“益行创业帮扶基金”, 通过“一次援建、创收还本、循环资助”的方式,推动“食用菌创业帮扶项目”在勐海落地,帮助困难农户从劳动脱贫走向创业致富。 项目以“公益+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广,一方面,由基金会搭建平台,以一座大棚3万元的援建标准,链接爱心资源,并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实施项目;另一方面,由驻地企业提供建、育、种、产、销一体化服务,指导农户种植菌菇,并解决菌菇销售问题;农户只需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按照专业技术指导参与种植,年内创收后返还援建本金至帮扶基金,再循环用于其他农户的资助。

2021年以来,累计援建大棚48座,实施资助120余万元,覆盖勐海县勐混镇、勐海镇建档立卡家庭42户200余人,平均收益6万元/棚,形成长18公里、覆盖6个村寨的姬松茸种植走廊, 从种植、收购、初加工、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帮扶产业链初具雏形。

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表示,各区代表处要开展多元化帮扶,打造乡村振兴品牌项目。要把现有项目继续做强的同时,策划开发新的适合当代特征的项目。譬如进一步提升乡村人民的生活品质,特别是老年群体。上海的老年人口规模比较大,农村老人在医疗方面的需求比较突出,市会和各区代表处要加强在远程医疗等方面对农村老人的关爱,也可以根据上海的城市的特点以及郊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策划形成具体的慈善项目,从而提升乡村人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孝亲敬老系列项目已经推出,各区代表处要加强探索,结合“孝亲敬老”项目,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等方面提供方便和创造条件。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市慈善基金会提供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