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北京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许强在24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时如是说。

他称,2014年以来,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率先建成的重要窗口期已开启。当今,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十四五”时期是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

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规划》提出,以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着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规划》突出“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使命引领、自立自强,始终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集智攻关、协同突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支持跨学科、跨领域深度协同攻关,协调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整体优势;坚持先行先试、服务为本,充分发挥中关村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下大力气破除制约障碍,围绕人才第一资源以及各类创新主体发展需求,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五子”联动、一体推进,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第一子”地位,加强与“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形成正向叠加效应。

围绕“三大核心板块”部署实施重大任务

《规划》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战略科技力量,充分体现“北京担当”。

北京将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持续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并发挥在京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积极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同时,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勇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任。

《规划》围绕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聚焦产业新动能培育和全域应用场景构建,更好体现“首都特色”。将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产业领先发展;支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先进智造”产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科技服务业跨越发展,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规划》围绕国际化特点和需求,聚焦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以及开放创新生态营造,体现“高水平改革开放”。其中,围绕“中关村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目标,加快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瞄准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目标,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对全国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同时,将增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度,加大青年人才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到2025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

《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高校院所以及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基础研究学科布局与研发布局实现优化,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7%左右,力争在核心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和引领性原创发现,为有效解决重点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供源头支撑。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当年达到210人次左右,顶级科技奖项获奖人数显著增加,世界一流大学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高精尖产业不断壮大,高成长、高潜力的未来产业加速培育。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当年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5%左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保持世界城市首位,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三城一区”主平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形成辐射京津冀、带动全国的全域联动发展格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速8%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8000亿元。

“创新生态”营造形成新成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增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氛围更加浓厚,营商环境更加便利,国际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国际科技合作交往全方位加强,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科学精神倍受重视,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260人左右。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8%左右。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进一步破除。

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建成全球人才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支撑好科技强国建设,更好向世界展示科技创新“中国贡献”。(完)

标签: 高地 北京 科学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