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谣言制造者” 避免老年人被网络黑产“围猎”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震惊!”“速看!”“万分危急!”当你点开一篇“震惊体”网文时,也许有人正在收割利益。近日,记者在跟踪一起制作“标题党”虚假推文的网络黑产案件时了解到,一些公司通过“养号”、炮制网络“爆文”赚取流量,收取广告费。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欧云海制作

“震惊体”问题是网络空间大患

冠以惊悚的标题,细读却文不对题;炮制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多半无凭无据。相信但凡有点时间刷刷网络的人,都对这类造假文案十分熟悉。据调查,这些公司会给网文加上夸张的字眼,造谣不怕事大;善于假冒权威来源,迎合老年人的阅读偏好;还会设置“返回”变“跳转”等暗门,植入投资理财、健康养生品等广告。这些广告内容真假难辨,但可确定的是,用户每点击一次,公司就能赚3毛钱。【详细】

“标题党”问题出现已久,编造虚假信息,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安全,影响群众生活,甚至损害地方政府的形象。从一种有悖于客观平衡原则的传播现象,到如今成为黑产营利的惯用手段,“震惊体”的演化令人警惕,也催人反思:如何甄别、处置“震惊体”网文这种网络空间失序乱象,“震惊体”又该惊醒谁?【详细】

“投老人所好”也不该造谣夸大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为造谣者、传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信息的快速传播,也让谣言如同插上了翅膀——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尤其是与公众普遍关切的事情相关的谣言,譬如涉疫谣言,更是能够快速传播,甚至引发群体性恐慌。比如在疫情期间,他们大量炮制带有“封城”“戒严”噱头标题的推文,引发了老年人抢购物资等负面事件,可见其危害之大。  

实际上,“震惊体”网文并非新鲜事物,一些网络平台、自媒体奉行“流量为王、利益至上”的理念,为了迎合部分网友的“低级趣味”,也会推出一些像宣扬拜金主义、非理性炫富等“三观不正”的视频与文章等等。【详细】

流量变现的逻辑可以套用,“投老人所好”也是一种方式,但造谣夸大的手段不能容忍,虚假传播的行为必须制止。从网络环境来说,这些煽动情绪的假消息怎能堂而皇之地占据大部分流量?从社会层面来看,罔顾事实真相制造恐慌、贩卖焦虑,也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不仅是有关疫情的谣言要坚决击破,造谣物资短缺、编造名人八卦、大搞夸张标题等等行为,都必须予以纠正。只有真的惩治到人,责罚到痛,才可能产生震慑,扫除垃圾。【详细】

斩断“震惊体”背后的黑产链条

从网民个人层面来说,要有不被“震惊体”网文带乱节奏的定力,以及明辨事实的智慧。这类推文正是利用网民的猎奇心理,才屡试不爽。不点击不传播,才是网民阻击“震惊体”网文引流变现的正确态度。另外随着中老年网络用户基数的扩大,保护他们使用网络的安全性已是迫在眉睫,年轻人要与长辈多交流、多沟通,提醒他们不看不传这类推文,给其讲清此类推文的操作套路,以免被“割韭菜”。【详细】

要斩断“震惊体”网文背后的网络黑产链条,就要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对此,警方等相关部门要对编造虚假信息、非法引流推广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提高网络黑产团伙的违法成本。同时,网络平台也要尽好管理责任,加强对入驻自媒体账号的管理,坚决清除从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自媒体账号,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差,容易受到蛊惑,掉进“震惊体”网文铺设的“谣言陷阱”。对此,要重视老年人用网安全,引导他们提高网络素养;子女也要多陪伴、引导老年人用网,避免他们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只有标本兼治,形成各方合力,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才能铲除“震惊体”网文滋生的土壤,让网络不再是“法外之地”。【详细】

(以上综合北京晚报、南方网、红网)

微言大义:

@默默大夜猫:不只是老人,这些虚假网文真的害人,年轻人也有被坑的。

@秋分晨暮:怎么还不整治这些自媒体虚假新闻?

@淡淡云随风:扭曲的价值观造就“标题党”。

@饭大钵:“不转不是中国人!”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震惊体”“标题党”问题由来已久,很多人都曾在“家族群”里提醒过老人不要上当受骗,但收效甚微。这一方面与老年人缺乏网络信息鉴别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缘于网络黑产的强大。自媒体时代,只要内容足够“抓眼球”,就能获取赚钱“密码”,巨大的利益诱惑,让某些信息的传播者“黑化”成为谣言的制造者。避免老年人被网络黑产“围猎”,不仅要提醒防范,更要坚决铲除生产虚假信息的违法链条。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标签: 制造者 谣言 老年人

推荐

财富更多》

动态更多》

热点